海量數據需求擺在這,但國產云計算依然不吃香。
大廠紛紛入股,中小企業不斷涌入,大家對這個市場的能給到的反饋期待很高,且不說能賺得盆滿缽滿,卻也不盡人意。
前段時間大廠裁員引起了一波關注,其中騰訊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百度ACG(智能云事業群組)成為組織內部收緊以精簡業務成本的重要區域,前兩年云計算企業在一波上市狂潮之后也逐漸沉寂,大企“放血”前行,那中小企業則是更不堪負重,此番國產云廠商似乎走進了凜冬。
國產云計算增長放緩
相比起國內的云廠商發展,國外AWS早在2006年已登陸云計算的“大陸”,2009年國內的阿里由于當時電商業務產生的海量數據亟待解決,于是成立了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也是第一家國產云計算企業。
IaaS的市場份額是云市場的關鍵指標,其作為云計算的算力資源基礎架構也是目前云計算巨頭起底的重要能力,雖然我國云計算產業起步較晚,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等在IaaS市場的份額也躋身進全球前6名。
Gartner發布2021年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份額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占據了全球38.9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微軟以21.07%排名全球第二,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市場份額為9.55%,在全球前六名中,有三家中國云廠商,其中華為云、騰訊云分別位居五六名。
然而,云廠商高歌猛進的背后,是產業嚴重內卷的擔憂。
從今年各大云廠商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阿里云2021年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云業務收入為264.31億元,同比2020只增長了19%。去年金山云凈虧損近16億元,相比2020年9.622億元的虧損額度,同比增長66%。青云科技去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81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了70%左右。優刻得2021年歸屬于母公司的6億元凈虧損,同比也擴大75%。國產云廠商抵擋不住這場虧損潮,增速集體放緩。
導致整個國內云市場內卷的重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無原則的價格競爭,二是整個市場的馬太效應。
無序的價格戰競爭
IaaS難以盈利是業內的常識,其作為一項重資產業,在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上十分燒錢且整體投入產出比很大,導致虧損是前期的常態。說作為最早步入云計算的AWS,也是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對外宣布自己首次盈利。
當初AWS、IBM、Azure宣布進入中國市場時,國內的云巨頭便立即以降價維穩其云計算份額,甚至產生了中國移動一元中標溫州政務云平臺項目、騰訊云一分錢中標廈門政務云項目的事件,為爭奪市場份額甚至出現了無原則的價格戰手段。
一旦價格戰開始拉鋸,這便是無休止的競爭,而這樣也導致了整個市場只能不斷壓價,那么企業的利潤也會不斷壓縮,從財報數據上看,2021年亞馬遜AWS和微軟智能云的毛利率分別在60%和70%左右,而國內的云廠商普遍只有30%左右,和國際一線云廠商相差30%-40%,國內外云廠商的差距逐漸拉大。
今年以來云巨頭對云產業的態度從過去不計成本地扶持到現在要自負盈虧,國產云走進了一場困局里。
整個市場的馬太效應
同時,云計算市場的馬太效應不斷加劇,國內由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等主導市場,且在其重資產運營的模式下后來者難以居上,于是出現強者愈強的局面。
市場格局已改變
云計算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前面也有提到其中IaaS是其最燒錢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占據整個云計算市場比例最大的一部分。
且市場上的機構一般統計公有云市場份額都會以“IaaS+PaaS”收入為準,從IDC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國產公有云市場份額增速趨于穩定,且這塊市場已經被阿里云、華為云等巨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小企業也難以在這個賽道跑起來,公有云市場不再是未來的主賽道。
同時,今年2月國家“東數西算”項目,像阿里云、騰訊云這些互聯網云巨頭已紛紛參與該項目,華為云也在助力搭建數據中心,同時該項目的云業務也包含了三大運營商,其算力需要有網絡能力做支撐,打造云網協同的模式。
且近些年的政企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速,政企市場成為各大云服務商排兵布陣的新戰場。以阿里云為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非互聯網行業客戶收入占比已增至52%。
國家對數據安全的日益重視,這部分的政企項目主要也會由具有國資背景的運營商接收,而中小企業很難瓜分到這塊蛋糕,同時運營商也會依賴云廠商的技術能力,在接到政企項目需要云廠商的技術支持,所以中小企業也不是政企云的最佳玩家。
而市場上的私有云體量小,定制化需求高且一般為對數據處理安全要求高等,因此私有云也難以誕生一個市場爆發點。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大陸云計算增長勢頭強勁,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規模增長45%,總計達到274億美元。且未來5年仍將保持25%的年復合增速。在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里,中小企業往往比大企業更具靈活性和市場彈性,那么在巨頭盤踞公有云市場,私有云市場小體量的環境下,云計算中小企業該何去何從?
混合云作為企業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發展過后的結合產物,其創建了一個單一的環境,可以在其中運行本地、私有資源和公共云資源,降低成本的同時呈現出強大的靈活性。混合云將會成為未來云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
并且,物聯網也將會是云計算未來發展的重要賽道,在互聯網企業普遍上云之后,傳統企業轉型以及物聯網細分領域的海量數據連接,比如工業云計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也將展現出強大市場需求。
-------------------------------------------------------------------------------------------------------------------
物聯傳媒旗下展會:
IOTE 2022第十七屆國際物聯網展-上海站 | IOTE 2022第十八屆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ISHE 2022 深圳國際智能建筑電氣&智能家居博覽會 | ISRE 2022 第七屆國際智慧零售博覽會 |
掃碼登記免費成為VIP觀眾,享受以下特殊禮遇:
福利一:郵件告知展會的最新展商名單、特色展品和解決方案。 福利二:免費贈送價值200元電子會刊,展商資訊一本在手。 福利三:如有采購需要,可為您安排指定類別展商高層的約見。 福利四:申請同期會議免費門票,與行業大佬直面對接! |
![]() 掃碼報名深圳站,領取參觀福利 |